国人的口腔健康问题越来越多样化,除了众所周知的“拔、补、镶”以外,口腔疾病可以说是千奇百怪。
口腔也能长肿瘤
口腔癌不仅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,甚至还被称作“全球第六高发癌症”。大名鼎鼎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,在其生命的最后16年中,不断与癌症抗争,历经33次手术,最终死于口腔癌。
口腔癌是发生在口腔的恶性肿瘤总称,“临床上,口腔癌可发生在口腔各个部位,包括牙龈癌、舌癌、唇癌、涎腺癌等很多种。”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口腔科主任医师王霄告诉健康时报记者。
和其他癌症一样,口腔癌发病是一个多因素、多步骤、多阶段的复杂过程,其中涉及的病因多种多样,包括遗传因素、长期慢性的不良刺激、环境污染、病毒侵袭等。任何人罹患口腔癌可能与这些因素相关,也可能无关。
“尽管病因复杂,很多因素无法人为干预,但患者可通过改变生活方式避免刺激致癌因素。”北京天坛医院口腔科主任王昊认为。
“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牙齿中的不良修复体。”王昊主任介绍,如今在北京的一些大街小巷,仍能看到一些补牙、镶牙的摊位。这些摊位没有正规的行医手续,但因为快速方便、价格便宜,深得一部分老年人的喜爱。
然而,这些牙齿填充物大多是价格低廉的自凝塑料,补上之后不仅表面粗糙磨损口腔,其释放的有毒物质也是一种严重威胁。在物理和化学因素双重作用下,患者得口腔癌几率要高出很多。
“还有许多患者,不把口腔里的残根、残冠当回事,要么害怕拔牙,要么舍不得拔。”在关晓兵主任的门诊,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患者,都已经因牙齿残根反复刺激口腔黏膜而造成经久不愈的口腔溃疡了,患者就是不愿把残根拔掉。“这样下去,久而久之就有可能发展成口腔癌。”
除了牙齿残根及不良修复体的刺激之外,吸烟喝酒嚼槟榔、喜吃烫食等不良的生活方式确实也是造成口腔癌高发的原因。
研究发现,口腔一般耐受的温度最高为50~60℃,但刚感到很烫时,温度多在70℃左右,这时口腔黏膜便会有轻度灼伤,黏膜在热刺激下不断增生逐渐变厚,时间一长导致癌变的几率增加。
各类致癌因素都有一个时间漫长的时间过程,很多口腔癌发现时已晚期。关晓兵主任建议,一定要养成正确的生活方式与口腔卫生习惯,戒烟戒酒,健康饮食,从而有效预防口腔癌的发生。
心理问题影响口腔疾病
“罗大夫,您就再给我开点药吧!”不少患者来北京中医医院口腔科主任医师罗冬青门诊时,都会这样说。
印象最深的一位患者,因为舌乳头炎而到院检查,病倒简单,但患者心理压力大,总觉得可能会癌变。于是总忍不住伸出舌头对镜子看,见到邻居也要伸出舌头给邻居看。而在门诊就诊的短短几分钟时间,患者的舌头灵活地长长伸出十数次。以至于最后罗大夫不得不“命令”患者:以后不能老在家自己看,实在不放心两周以后来给医生看!
其实这就是部分患者的“恐癌心理”。关晓兵主任介绍,如今很多病人就诊前,往往通过网络“自己给自己看病”,但很多时候网络信息并不准确,甚至可能误导,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。
“大多数口腔癌都有一些癌前病变或癌前状态阶段,比如白斑、口腔扁平苔藓等,很多患者误以为一旦得这样的病,就肯定朝癌症方向发展了,于是心理压力巨大,整天郁郁寡欢,造成睡眠、精神状态都非常差。”在关晓兵主任门诊,常会碰到这样的患者。
“其实根本没必要过多担心,”关主任介绍,“口腔扁平苔藓、白斑、红斑都是口腔黏膜科比较常见的疾病,只有出现糜烂后且久治不愈的患者才可能发生癌变,因此一定要注意定期复查,密切观察病损变化。有些口腔扁平苔藓患者甚至都无需服药,只要注意改变不良口腔卫生习惯即可。”
当然,病人之间个体差异也十分显著。“同样是扁平苔藓,有病人十几甚至几十年都不癌变,也有的几年时间就癌变了,病人心态非常重要。”关主任介绍说。
北京刘大妈便是口腔扁平苔藓多年的患者。初到关主任处就诊时,精神状态特别差,尽管每次都有儿子、儿媳专门请假陪着,但总是因疾病原因闷闷不乐,病情也一直不见好转。后来关主任就开导她,“您看您多幸福啊,病本身并不严重,但孩子们都这么孝顺次次都陪您过来。”
就这样,刘大妈的心结慢慢被打开。到后来,精气神儿也足了不少,每次看病也不需要孩子们陪伴了,病也跟着减轻了不少。
除“恐癌心理”外,还有一种口腔疾病跟心理因素关系密切:唾液过多,俗称“口水强迫症”。
北京口腔医院涎腺疾病专家祁森荣介绍,除处于换牙期的孩童口水较多属正常状态外,成年人口水过多一半是因紧张、焦虑等不良情绪,心理因素十分重要。
祁医生印象最深的一位唾液过多患者是位外地女孩,刚上高中时父母离异,自小由爷爷奶奶带大,心理十分敏感。偶然一次,有同学说她常咽口水,自此落下心病,认为同学嫌弃自己,于是控制不住反复吞咽口水,越咽越多。女孩苦不堪言,自己一人来北京求医生帮自己切除唾液腺。
祁医生为女孩详细做检查,排除了病理性因素,认为女孩出现此症状,是因怕被同龄人抛弃和孤立的心理。找到了病因,祁医生专门找到女孩父亲沟通,告诉他多关怀和鼓励孩子,同时采用心理疗法对因治疗,安抚情绪,并辅以口轮匝肌训练等进行对症治疗。经过一段时间,女孩的症状很快就有所改善。
颌面骨折要去口腔科治
“拳击手上台比赛都要戴专业牙垫,口腔部位骨骼非常脆弱,若不保护,一拳下去下颌骨就可能骨折。”北京天坛医院口腔科主任医师王昊介绍口外伤时说。
王昊主任介绍,下颌骨最易发生骨折,尤其是位于下颌骨两侧最上端靠近耳朵的髁状突,除非特别严重的骨折导致嘴无法张开,其他类型或程度较轻的骨折很难从表面看出。此处还是下颌骨生发中心,一旦受伤,会影响下颌骨发育,小孩尤其应注意。
一般来说,小孩子缺少自我保护意识,一旦摔倒就是下巴直接着地,这样下颌正中骨很容易折断,但处理骨折时,非口腔专业医生往往会忽视检查髁状突。
“这是个很大的隐患。”王昊主任说,髁状突骨折未查出,会影响孩子下颌发育。若两侧髁状突发生骨折,孩子下颌生长慢,成年后可能表现为下颌后缩,侧面看像鸟脸,称为“鸟面畸形”。
如果单侧骨折,一侧下颌骨正常发育,另一侧发育缓慢,成年后会表现下颌往骨折侧偏。另外,髁状突骨折还可能出现关节强直,导致嘴无法张开至正常开口度,需非常复杂的手术矫正。
因此,孩子颌面部一旦骨折,一定要去口腔科及时诊断,即便没有发生髁状突骨折,外伤力量也会造成关节区血肿,激化成纤维粘连,发展成关节强直。
一个简单判断髁状突是否骨折的办法:将手放于髁状突处,尝试张嘴,若能感觉两侧正常活动,就没骨折;如果不能活动,该侧髁状突很可能已骨折了。
如果孩子受伤后不爱张嘴,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专业开口训练,如果一个月内一直不张嘴,再张嘴就困难了。
此外,一般下颌骨骨折相对较多,表现较明显。但上颌骨却正好相反,除非受重力直接击打(如车祸),才会引起上颌骨骨折,从外观看仅表现眼睛乌青,易被误判。但对人体来说,上颌骨骨折比下颌骨骨折更为危险。
“力道一般从前往后,上颌骨骨折后,软腭会跟着后移。但软腭是呼吸道进口,它后移很容易堵住呼吸道。”王昊主任说,医生检查病人伤势,会特别注意上颌骨是否骨折,一旦因骨折影响呼吸,对病人来说便是致命。
王昊主任特别提示,家长需要特别注意小孩口腔受伤。“很多小孩都有叼个勺或冰淇淋棍跑的习惯,万一摔跟头,很容易就把软腭捅个窟窿。医生缝合时,由于小孩不配合,只能进行全麻,对孩子来说具有一定风险。”
不少口腔畸形必须早治
人们对口腔医院认知,往往就是拔牙、补牙、镶牙等这些与牙相关的治疗,却很少人知道,口腔医院也是可以做整形的。
口腔医院整形所包含范围十分广泛,“从先天畸形矫正,到后天创伤修复,再到面部轮廓重塑等,都包含在口腔整形概念内。”北京口腔医院颌面整形创伤科副主任医师郑宗梅介绍说。
值得注意的是,不同于美容整形的“锦上添花”,口腔科整形项目大多以治疗疾病为目的。
例如唇腭裂整形,包括唇裂、腭裂和牙槽裂,属于先天性畸形,在怀孕期间就可筛查出来。关唇腭裂整形手术也是口腔颌面外科最常见的整形手术。
王霄告诉记者,目前唇腭裂治疗方案其实已有了一套非常成熟的诊疗流程,患儿父母无须过多担心。同时郑宗梅医生建议,唇腭裂患儿并非越小治疗越好,单侧唇腭裂要到宝宝3个月,体重5公斤时治疗;双侧则建议到6个月,体重10公斤再开始治疗。
对一些牙齿畸形,还可能是“多生牙”作怪。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口腔科赵强主任介绍,多生牙常埋伏起来偷偷占地儿,一般家长难发现,只有觉得牙齿不美观或治龋齿时才发现。
“还有一些人孩提时代有不良习惯,比如叼奶嘴、啃被子角睡觉等,这些不良习惯会促进下颌发育,本来上牙应正好覆盖住下牙,但由于下颌过度发育,就成了下牙覆盖住上牙,医学名字叫反颌。”王昊主任介绍道。
值得注意的是,孩子乳牙时的牙颌往往得不到父母重视,以为换完牙就好了,殊不知等牙齿发育成熟,再做整形难度就大了。“反颌进一步发展,长大后很容易畸形,我们叫‘瓦刀脸’,即下颌前突”。王昊提醒。
很多畸形看似只影响美观,对功能影响也丝毫不小。例如龅牙(学名“上颌前突”),患者牙龈长期暴露口腔外,不仅不美观还易发炎,导致牙周病而掉牙。因此,及时整形非常重要。
当然,也有些“锦上添花”的项目。例如牙齿咬合不齐或嘴突可以通过矫正来修复。但郑医生建议,如果牙齿没有明显影响面部轮廓,牙齿正畸配合微整形就可达到目的,只有非常严重的才需要动骨头的正颌手术修复。
还有人发现开怀大笑时牙床露出太多,一般称作“露龈笑”,非常影响美观。这并非畸形,口腔医生通过注射肉毒素或手术调整上唇肌肉功能,使上唇可以覆盖住更多上牙龈,让笑容更美。
唾液腺也能长结石
“目前为止,我从患者唾液腺取出的最大结石有一厘米长。”祁森荣医生一开口便吓了我们一跳。那么小的唾液腺竟能长出如此大的结石,这是怎么回事呢?
原来,正常人都有三大唾液腺,分别是:以耳垂为中心的腮腺;下颌角前方的颌下腺;舌头下方的舌下腺。三对腺体都通过导管分泌唾液。祁医生打了个形象比方:各腺体就像长江或黄河的水系一样,负责分泌唾液的小腺泡相当于于泉眼,泉眼汇成小溪再汇成河,最终让唾液流到嘴里,而一旦有地方堵住,唾液流不出去,久而久之形成结石。
王昊主任表示,三大唾液腺中,颌下导管途经路线最长,解剖结构最复杂,因此也最易长结石。若发生结石,一个最明显症状:一吃东西,甚至想吃东西,颌下区就鼓起来了。这是因为分泌唾液出不来了,需及时就诊。
但该症状往往暂时消失,许多患者不加注意,以为吃抗生素或消炎药就好,久而久之,结石越来越大。“那个长1厘米结石的患者便是这样。”祁医生说。
另外,口腔涎腺还易发复发性腮腺炎,常见于儿童群体。这和人们常说的“痄腮”,即流行性腮腺炎有所不同。祁医生介绍,流行性腮腺炎是传染病,表现为腮腺区肿胀,一般终身只发作一次,不反复发作。但复发性腮腺炎则表现为发烧,耳前耳后部位有发疼的红肿硬块,抗炎治疗有效,但往复发作应当注意。
除涎腺结石与腮腺炎外,还有些患者因吃东西狼吞虎咽,导致异物赶了“寸劲儿”进入了腺体中,从而阻塞了腮腺导管。还有一些孩子因为先天因素,唾液腺发育不良,则会导致口干症。
“口干症在临床并不少见,30%到50%的老人都有不同程度口干,包括静态口干,药物副作用及干燥综合征及头颈部放疗等引起的口干。”祁医生介绍,口干症常见并发症除嘴干、眼干外,还会引起龋齿、舌头疼以及消化系统障碍,比如慢性萎缩性胃炎等,需及时就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