眼下季节交换,正是容易患感冒的时候,尤其是抵抗力低的人群。在这样一个“患病高峰期”,相信有许多人都会进行预防措施,如配戴口罩出门及餐前洗手等,但是你也许不知道,很多我们通常认为的“卫生习惯”,其实还有可能造成反效果。
1.洗手次数过多
为了预防感冒,洗手和漱口是必不可少的。但极端性的洗手也会造成相反的效果。频繁地用肥皂使劲洗手,皮肤容易变得干燥,导致皮肤粗糙,这也会有利于病菌的繁殖。
正确的洗手方法是个人良好卫生习惯重要内容之一,能有效的防止肠道病毒的传播。在与患者接触后,触摸眼、口、鼻前,打喷嚏或咳嗽后,如厕后,带口罩前及摘口罩后,接触公共设施如扶手、门柄、电梯按钮、公共电话后、从外面回家后等均应及时洗手。
推荐较合理的五步洗手法:湿、搓、冲、捧、擦。
一.湿:在水龙头下把手淋湿,擦上肥皂或洗手液。
二.搓:手心、手臂、指缝相对搓揉20秒:
A.掌心相对,手指并拢相互摩擦;
B.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,交换进行;
C.掌心相对,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摩擦;
D.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搓擦,交换进行;
E.弯曲各手指关节,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搓擦,交换进行;
F.搓洗手腕,交换进行。
三.冲:用清水把手冲洗干净。
四.捧:用清水将水龙头冲洗干净,再关闭水龙头。
五.擦:用干净的毛巾/纸巾擦干或烘干机烘干。
2.回家后不要立刻洗手
“回家后进门就洗手”是作为预防感冒所必备的意识,但回家不脱外衣就直奔洗手间洗手的人们请注意,穿着的外衣也有被细菌附着的可能性。好不容易洗干净的手也会在脱衣服的时候沾染上细菌。严格意义上讲,回家进屋之后先脱掉外套再洗手是最佳方案。外套在玄关设置挂衣处,喷撒除菌喷雾就好。
3.回家后将口罩随意扔进房间的垃圾桶中
乘坐拥挤的电车或去人多的场合时选择戴口罩的人不少。口罩是口部的门卫,会起到增加口部周边温度以防止吸入病毒的作用。但回家后把口罩摘下随意扔在房间垃圾桶里的做法是不安全的。原本附着在口罩表面的细菌又会飘到空气中,开始在房间里扩散。此外,在摘下口罩时触碰口罩表面也要打住。因为会触摸到表面的病毒,所以建议尽可能避免接触口罩表面,摘下后应尽快将其放入小垃圾袋中封口,然后扔入垃圾箱中。
4.漱口之后,快速地漱喉咙
一下子把水灌进喉咙深处漱口,就可能会造成口腔内的细菌通过喉咙流入体内。正确的漱口方式应该是:漱口时将口中含水,紧闭嘴唇,上下牙稍微张开,使液体通过牙间隙区,轻轻加压,然后鼓动两颊及唇部,使溶液能在口腔内充分的接触牙面、牙龈及粘膜表面,同时运动舌,使漱口水能自由地接触牙面与牙间隙区。利用水力前后左右,反复几次冲洗滞留在口腔各处的碎屑和食物残渣,然后将漱口水吐出。若戴有活动义齿,应先取下义齿再含漱。
在鼓漱清洗口内细菌之后,将漱口水吐出,再用清水漱喉咙便可。漱喉咙需注意应持续15秒以上,至少重复两遍。